专题资讯
海洋新闻2018(5):自然资源部细数海洋资源新变化等6则
发布时间:2018-06-15 09:55


自然资源部细数海洋资源新变化

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了《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公报从海洋经济、近岸海域污染及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海洋灾害、海域使用及海岛生态修复、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等方面对海洋资源作了初步统计,反映了过去一年海洋资源“家底”变化情况。

公报显示,2017年,海洋生产总值为77611亿元,同比增长6.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823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29377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6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09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3919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4.6%、38.8%和56.6%。从区域上看,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为24638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1.7%;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为22952亿元,占29.6%;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为18156亿元,占23.4%。全国涉海就业人员为3657万人。

公报指出,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11万平方千米、3.35万平方千米、4.68万平方千米和4.81万平方千米。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增养殖活动要求,旅游休闲娱乐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河流污染物排海总量1600万吨,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57%。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16个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赤潮、绿潮灾害影响面积较上年明显减少,但渤海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依然严重。

公报强调,全年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98亿元,死亡(含失踪)17人。其中,风暴潮灾害(风暴潮灾害损失包含近岸浪灾害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77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海浪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27亿元,死亡(含失踪)11人;海冰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01亿元;马尾藻暴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8亿元;海岸侵蚀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5亿元。全年海平面较常年高58毫米,较2016年低24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四高位,中国沿海近6年的海平面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将1993~2011年的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平均海平面)。

公报显示,2017年,新增审批宗海数为1238宗,审批海域面积14.37万公顷,征收海域使用金64.85亿元。批准重大项目用海共计7个,投资规模1188.68亿元。审批用岛项目8个。制定《无居民海岛名称管理办法》,实施无居民海岛基本要素监测,评价无居民海岛自然生态和开发利用状态。推进海岛生态保护,开展119个海岛整治修复与保护项目监督检查和实施效果评估,发布40个海岛生态和发展指数。完成7个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发布17项海洋行业标准。

公报指出,2017年,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快,威海、秦皇岛、上海浦东新区、宁波、深圳、北海、海口等7个城市(区)获批为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另悉,2016年确定天津滨海新区、南通、舟山、福州、厦门、青岛、烟台、湛江等8个城市为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


农民日报:渔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洞庭湖、鄱阳湖为代表的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水产品主产区,也是生态环境较敏感地区。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在南方水网地区积极推进渔业减量提质增效,特别是在洞庭湖区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渔业绿色发展,不仅保护了水环境,而且探索出一条渔业转型升级之路,给各地养殖业绿色发展以诸多启示。

推进渔业绿色发展,根本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奏响绿色兴渔主旋律,找到渔业提质增效的新路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深刻认识生态系统的联系性,妥善处理渔业发展与保护水环境间的关系;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既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水产品,也要还老百姓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推进渔业绿色发展,重点是构建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生产布局。绿色发展不等于限制发展,更不等于不发展,而是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南方水网地区河流众多,水产品生产条件良好,渔业养殖传统悠久,但水环境承载压力也较大。在生产布局上,对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黄线”区域,要禁止或限制养殖;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当务之急是下大力气清理取缔非法养殖,抓好网箱网围治理,确保渔业规范发展;对集中连片养殖区,应该以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排放为重点,清理整顿高排放养殖模式,让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确保一湖清水不被污染。

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关键是发展健康养殖和清洁养殖实现提质增效。庭前种树、院后养猪、池中有鱼,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种养循环的传统模式里,蕴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如今,世界上每三条鱼,就有两条是我国养的。规模化生产、集中式养殖,带来大量废弃物难以资源化利用,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绿色兴渔,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打通种养循环渠道,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予养殖以绿色,还自然以生态,全面提高绿色优质水产品供给能力,全力促进水环境保护修复。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当前,南方水网地区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但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准确把握新任务、主动适应新要求、积极推进新变革,将绿色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 )


我国首个远海岛屿智能微电网在三沙建成

我国首个远海岛屿智能微电网527日在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正式投入使用,为其他南海岛礁的电网建设提供可复制模版。

据悉,三沙距离海南岛较远,通过海底电缆输送电能至岛礁不现实。通过在小岛建立智能微电网,充分利用光伏、风能、波浪能等能源,可最大限度减少传统柴油消耗,符合三沙发展理念。

三沙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是中国国家级电力技术领域的一项应用示范工程,历经3年的研究与实践。该系统主站设立在永兴岛,可实现柴油发电机、光伏系统、储能系统、主子微网及海水淡化、充电桩等各类负荷数据的采集与监控。系统自2017年试运行以来,供电可靠率100%,电压合格率100%,清洁能源消纳率100%,一年多时间通过利用光伏等清洁能源节约柴油数百吨。

三沙微电网通过海底光纤与海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相连,需要时可在海口进行调控,确保供电可靠性。

未来,永兴岛微电网可成为海岛微电网群的控制中心,对多个边远海岛微电网进行远程集中运行管理。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


科学家一项研究预警海水持续升温将使海洋保护区失效

据新华社报道,新一期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海洋温度继续以目前速度上升,那么到本世纪末,海洋保护区将失去应有的为海洋生物提供家园的作用,众多海洋动物会面临灭绝威胁。

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变暖,海洋升温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分析显示,如果不采取更多应对措施,按目前情况预测,到2100年时,全球海洋温度将平均上升2.8℃。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校区生物学家约翰•布鲁诺说:“如果以这个速度升温,到本世纪末,我们将失去海洋保护区内的众多生物物种。”

研究人员指出,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初衷是为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它们不受渔业捕捞、油气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但海洋保护区同样会面临全球变暖的威胁。例如,在美国佛罗里达群岛国家海洋保护区,由于海水升温,大量珊瑚礁发生白化现象,面临着严重生存威胁。

研究人员称,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当前速度持续增加,海水温度将持续上升,那么海洋保护区为野生动物提供家园的作用将进一步减弱。比如温度上升会导致海水中氧气浓度持续下降,使一些海洋保护区不再适合其中现有大部分物种继续生存。

该报告作者之一、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理查德•阿伦森说,南极和北极的野生动物尤其危险。“两极的海洋升温非常快,将威胁极地生态系统,包括威胁北极熊和企鹅等野生动物的生存。”

研究人员呼吁,人类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采取更多措施应对全球变暖,才能更好地保护海洋动物。

(信息来源:海洋在线)


英国专家发布研究报告: 全球海洋待解的四大难题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321日发布了一份由该机构专家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展望海洋的未来》。历时一年完成该报告,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海洋治理、海洋科学4个方面,就全球海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该报告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步伐在逐步加快,未来全球海洋将更为繁荣。尤其是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将日渐强烈。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将促使海洋环境发生改变,这将对海洋产业发展和沿海居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总体而言,未来全球海洋将面临4个方面的结构性难题急需解决。

一是“海洋盲区”。这是指人类社会普遍缺少对海洋及其价值的充分认识。该报告指出,目前人类社会对海洋的了解还远远不够,科学家绘制的全球海底地形地图面积,甚至要小于绘制的火星表面地形面积。对全球海洋认识的不足,导致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公众低估了海洋的价值以及海洋环境被破坏产生的影响。

二是各方协作。该报告指出,企业、科学界、政府以及公众都与海洋的发展密切相关,各自的利益又相互交织。因此,只有在制定政策和计划中正确反映各方关切、有效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环境的保护的“双赢”。

三是确保政策实施的长期性。相关管理政策的长期有效,对于海洋经济和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要。该报告指出,虽然目前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但是海洋环境为此发生的改变可能是长期的。这就意味着相关人类活动和管理政策对海洋的影响,可能要等数十年甚至是一个世纪后才能完全显现。同时,对海洋新兴产业来说,也同样需要管理政策的稳定性,如此才能鼓励创新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四是海洋问题全球化。该报告指出,海洋问题具有全球化特征,单靠一个国家往往难以解决。为此,开展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该报告就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海洋治理、海洋科学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问题进行了评估预测,既指出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也对塑料污染、海洋酸化等威胁因素提出了警告。

海洋经济: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规模预计将翻番,达到3万亿美元。其中,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海上油气开采、海水养殖、海底采矿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将得到加强;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极大提高人类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了解,推动新兴和更具效率的海洋经济活动发展,同时也会对海上通信和人员技能等提出挑战。此外,气候变化和相关人类活动将加剧渔业资源衰减,并对沿海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依赖健康海洋环境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海洋环境:该报告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全球海洋环境正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变化。根据现有的推测,全球海洋环境的改变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建设、人类健康和福祉、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是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导致一些海洋物种濒临灭绝,影响海洋碳汇和食物供给能力;海平面上升将增加沿海洪灾发生频率,对港口交通、沿海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影响;据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洋将升温1.2℃~3.2℃,导致冷水鱼类种群数量下降、珊瑚白化等;从2015年到2025年,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总量将增长3倍,不可降解的塑料将分解成微塑料,进入体型更小的海洋生物体内,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海洋治理:该报告指出,海洋的未来是全球性议题,稳定和有效的国际治理对于海洋政策的实施非常重要。然而,一些长期存在的威胁因素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海洋治理的有效实施。例如,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渔业资源衰减影响着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甚至威胁小岛屿国家生存;随着海洋资源需求增长和新技术发展,海洋的价值不断凸显,这会在相关争议海域引发新的区域冲突。当然,随着卫星监测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各国监管海上非法活动的能力也将持续提高。

海洋科学:该报告指出,海洋科学和研究在应对全球海洋领域机遇与挑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加深对全球性变化的理解、挖掘新的海洋资源和评估开发影响、提高人类对海洋灾害的预测和防护能力、加大技术转换能力以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等众多方面。

未来海洋科学的发展将逐步提高人类对海洋改变的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的持续威胁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海洋科学和研究的发展。具体来说,未来海洋科学将呈现大数据和模型化、自动化等趋势。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科研设备将能够收集更多的数据、进入更深的海域,但是在电池技术、电力推进技术、数据转换和设备连接等方面,也急需突破和提高。

(信息来源:海洋在线)


巴拿马政府颁布“禁塑令”  拉美国家纷纷禁止使用塑料袋

据南美侨报网报道,巴拿马政府近日指出,到2020年,巴拿马将完全禁止塑料袋的使用。届时,巴拿马的塑料使用量将减少20%

据报道,联合国数据显示,塑料垃圾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袋数量甚至要比鱼类的数量还多。

为保护海洋环境,巴拿马政府宣布在超市、自助商店和普通商店中禁止使用塑料袋,药店等商店在18个月内逐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仓储型超市等大型商场,将在24个月内完成塑料袋的替换。

巴拿马环保部官员表示:“我们希望市民可以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布袋代替塑料袋。巴拿马海岸线长度近3000公里,政府此次推行的塑料袋禁令,能够有效防止海洋中塑料袋的数量增加,为防止污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报道称,虽然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并没有像巴拿马一样,禁止在国内的商店使用塑料袋,但也通过采取其他措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例如,哥伦比亚政府已禁止民众使用大小为0.09平方米以下的一次性手提塑料袋,且于20177月开始对塑料袋征税。智利政府也颁布了一项法令,以减少沿海地区塑料袋的使用。

(信息来源:海洋在线 )


海洋新闻2018(5):自然资源部细数海洋资源新变化等6则 Copyright © 2017-2018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