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和气候
节气是指二十四节气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跟太阳运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就一直是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被称为春天。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主要的民间活动有:游春、糊春牛、贴春字画、搭燕子窝、钟迎春花等等。
立春的养生主要是护肝。作息上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精神养生方面要心胸开阔,保持心情愉快;在饮食方面,不要过度使用干燥、辛辣的食物,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食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 春
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
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
农家岁首又谋耕。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位于黄经330时。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灌肉。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称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时节的到来预示着冬季干冷天气即将结束,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增多,雨水节名副其实。雨水节气,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时期,有“尺麦怕寸水”之说,要抓好“力保面积,看苗施肥,清沟排水”的田间管理。冬暖常常孕育着春寒,雨水节气正值冬末春初的过渡季节,冷暖多变,油菜、大小麦受低温冻害,要采取挖土施肥等防冻措施。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雨水的养生主要是养护脾脏,饮食上要保持均衡,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多吃鲫鱼、胡萝卜、小米等食物。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服。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春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惊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时点在公历3月5-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雪。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后气候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是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的开花抽稍期和柑橘、杨梅等常绿果树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园年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
惊蛰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融冻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焊保墒的宝贵经验。江南南小麦已拔节,油菜也已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适当浇水灌溉。
惊蛰养生可以多食鸭血、菠菜、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春季与肝相应,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流感、水痘、带状疱疹等流行性疾病在这一节气也容易爆发,要做好预防。惊蛰时期,乍暖还寒,气候较为干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惊 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名问。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春分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农历二月初五前后(公历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时点)。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从理论上说,春分时全球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明媚的春天,此时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这时候会有倒春寒、北方会有春旱的现象。
春分也有一些有趣的民俗,例如立蛋、吃春菜、送春牛、放风筝等等。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俗语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春分过后,春灌、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的阶段。
春分时节人体血液也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痔疮及过敏性疾病。膳食总的原则要禁忌大寒大热,保持寒热均衡,又不宜饮用过度肥腻的汤品,可以食用燕窝炖冰糖、鲍鱼龙眼麦冬汤。
春分有雨是丰年。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公历4月4-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扫墓、踏青、插柳等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宝……”,说的是这个时候开始养蚕。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谷雨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谷雨的传统民俗有走谷雨、喝谷雨茶、谷雨食香椿、赏花(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等等。
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病的发作期,如肋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桃花、杏花等开放,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等。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有利于营养吸收,因此正是补身的大好机会,适宜的膳食有:菊花鳝鱼、草菇豆腐羹、兔肝鸡蛋汤、鱼鳔龟肉汤、枸杞子炖蛋、甘地鸭蛋汤等。
杨花落尽,杜鹃夜啼。
牡丹吐蕊,芍药娇羞,樱桃红时。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声声催春种”
节 气
作 者:范时勇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索取号:P462/F6470
ISBN:978-7-5624-7967-3
藏书地点:翔安馆三楼东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节气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特点、由来、相关民俗,引经据典,娓娓道出中国古人的智慧,把节气和农事、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还涉及适季美食、科学养生等相关内容。
二十四节气生活宜忌全书
作 者:九天书苑 编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索取号:P462/J6670
ISBN:978-7-113-17765-2
藏书地点:翔安馆三楼东
内容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国粹,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产,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九天书苑编著的《新编二十四节气生活宜忌全书》首先从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及与历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解读,然后从民俗、饮食、起居、防病、物候与农事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各个时节分别有哪些宜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